您的位置:首頁 > 滾動 >

現場丨“最強大腦”共聚齊魯,為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

2023-08-29 07:44:57 來源:大眾日報

“科技創新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從來都很重要,但從未像今天這樣緊迫。要實現科技創新新突破,關鍵是增強創新策源功能。”

“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從著力解決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延伸到精準細致解決個性問題。”


(相關資料圖)

“山東是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要創造更好的條件統籌推進‘三位一體’發展。”

……

8月28日下午,煙臺八角灣畔,山東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現場氛圍熱烈,專家庫首批59名專家、85個成員單位獲聘。5位特聘專家結合各自領域,從不同角度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建議和意見。

匯聚高端力量,集聚高端智慧,服務高質量發展。山東正處在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人才支撐,更需要智力支持。省委、省政府成立山東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聘任一批高端專家學者,旨在打造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綜合性、政策性的決策咨詢平臺,助力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

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是省內最高層次的“思想庫”“智囊團”,直接服務省委、省政府決策。會議提出,要牢牢把握“決策”的政治屬性,更加突出“咨詢”的功能特點,充分發揮“委員會”的架構優勢,多謀發展之策、多建睿智之言,當好決策咨詢的“最強大腦”“觀察專員”“橋梁紐帶”,加快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新型高端智庫。

當前,國家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光榮使命,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綜試區、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平臺疊加賦能。“作為一個經濟學者,我視山東為一個濃縮的中國,一些探索和做法對全國來說很有借鑒意義。”歐洲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趙忠秀說,自己在山東工作期間,見證了山東一系列探索實踐。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應用場景非常豐富,包括動能轉換、工業低碳生產、農村能源革命、綠色低碳消費方式變革等等,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無限可能。“作為特聘專家,我們將著眼國家所需、山東所能,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對省決策咨詢委員會來說,只有堅持問題導向,始終把解決問題貫穿決策咨詢工作全過程,才能有力提高參謀服務質量。當前,山東發展處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許多難題亟待破解。

放眼全球,數字化轉型正向制造領域擴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加快形成。山東制造業門類齊全,100多種重點產品產量居全國前三位,46種產品居全國首位。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看來,工業互聯網浪潮背景下,山東培育了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等國家級“雙跨”平臺,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平衡,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仍需向縱深拓展。“要鼓勵和支持鏈主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開放數字化資源,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效率和競爭力,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生態。”王一鳴建議。

發展環境是經濟發展的支撐,產業結構是經濟發展的載體。“近年來,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顯著成效,產業轉型和協同發展發生積極變化,需要抓住機遇繼續加力,加快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范恒山建議,下一步要做好“+品類、+融合、+技術、+綠色、+協調”的工作,突出山東特色,以拓展產業門類提高產業層次,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密切協調合作發展未來產業。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內在要求。“山東是文化大省,建設法治山東擁有豐富而獨特的資源優勢。”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委員、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徐顯明說,山東要用好齊魯文化資源,把山東的法治建設再向前推進一步,成為全國的示范和先行。

除了學術界、政府部門的專家,不少企業界人士也被聘任為省決策咨詢委員會的專家。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是此次獲聘的企業界專家之一。“阿斯利康作為全球領先的跨國藥企,致力于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這與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十分契合。”王磊說,企業將通過在青島建設的生命科學創新園,通過鏈接上下游企業,發展壯大綠色產業,發揮生態力量助力綠色轉型發展,通過平臺加強交流合作,在深度融入山東發展中貢獻智慧力量。

原定一個半小時的會議,因專家們踴躍發言,一度拖延,結束時大家仍意猶未盡。“我們將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山東,加強調查研究,找準問題癥結,為山東發展建言獻策、助智賦能。”會后,一名專家在微信朋友圈發表感言。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兵 李子路 報道)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