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余世鵬/制表 |
證券時報記者 余世鵬
A股開盤在即,兔年首批新發基金吹響集結號。
(資料圖片)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從1月30日起共有29只基金排上發行日期。與市場對經濟復蘇、權益資產回暖預期相呼應,29只基金中有21只為權益基金(11只偏股混合基金和10只股票型基金),占比超過70%。
整體而言,兔年首批新發基金呈現出三大亮點:一是立足A股布局全球,如嘉實、南方、匯添富等公募均以QDII基金作為開年布局,涵蓋到標普、納斯達克等外圍指數;二是主動權益基金爭相布局“可持續發展”賽道,如富國、嘉實等公募推出了碳中和、ESG可持續投資、綠色主題等主題產品;三是績優基金經理打頭陣,既有百億基金經理孫彬,也有來自博時基金的曾豪、景順長城基金的董晗、國投瑞銀基金的權益女將吉莉、創金合信基金的李游等人。
此外,基金經理的樂觀預期不僅體現在行情預判上,還從他們在春節期間的切身觀察中找到了微觀驗證。他們特別提到,春節期間餐飲類的剛需消費在迅速恢復,電影春節檔票房大幅超預期,三亞是旅游消費回暖的一個縮影,這些細分線索驗證了消費復蘇邏輯,2023年投資市場更加可為。
立足A股 布局全球
今天是兔年首個交易日,華夏、嘉實、南方、建信等6家公募新基齊發。其中,華夏景氣驅動混合是一只權益基金,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95%,篩選景氣向上行業中具有較大成長空間的優質個股構建投資組合。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夏云龍早于2012年就加入了華夏基金,是一位從業經驗超10年的投研老將。
嘉實基金和南方基金兔年新發的首只產品,均為QDII基金。其中,南方標普500ETF是一只跟蹤美國標普500指數的被動指數基金,投資標的涵蓋到指數成份股、備選成份股(包括符合規定的全球存托憑證和美國存托憑證、房地產信托憑證等),以及與標的指數相關的公募基金、上市交易型基金(含ETF)等。和南方標普500ETF不同,嘉實全球產業升級(QDII)則是一只主動權益基金,投資的股票及存托憑證占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其中,投資于境外和境內市場的資產,均不低于基金資產的20%。
上述兩只產品派出的基金經理,同樣為從業時間超10年的投研老將。其中,嘉實全球產業升級(QDII)的擬任基金經理劉杰,于2006年就進入嘉實基金,現任嘉實基金大制造研究總監。南方標普500ETF的擬任基金經理李佳亮,2012年8月加入南方基金。此外,兔年首個交易日發行的,還有建信寧安30天持有中短債基金和偏債混合產品興業聚福一年持有基金,分別由徐華婧和丁進擔任基金經理。
將時間拉長至兔年首個交易周,新發基金的還有匯添富、易方達、富國、華寶等基金公司。其中,匯添富納斯達克100ETF和華寶納斯達克精選均為QDII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同樣是資深人士,分別為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監助理過蓓蓓、華寶基金總經理助理兼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周晶等。此外,易方達中證500增強策略ETF派出的基金經理,則為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助理官澤帆。
主題基金
聚焦可持續發展
與上述工具型產品有所區別,富國基金2月2日起發售的富國碳中和混合基金,則是一只純正的碳中和主題主動權益基金。該基金投資于碳中和主題相關證券的比例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將圍繞碳中和目標下減碳路徑所涉及的相關產業鏈和行業進行布局,由富國基金權益投資部高級權益基金經理張富盛管理。該基金招募說明書顯示,從碳排放源出發,中國碳中和的減碳路徑主要是電力行業脫碳化、工業行業節能化、交運行業電力化、建筑行業綠色化。
和碳中和主題類似,嘉實基金分別于2月8日和2月10日發售嘉實綠色主題股票發起式基金和嘉實ESG可持續投資混合基金,投資于綠色主題股票和ESG可持續投資主題相關股票的比例,均不低于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此外,工銀瑞信基金和萬家基金還將在2月份布局金屬主題產品。工銀瑞信中證稀有金屬主題ETF和萬家中證工業有色金屬主題ETF分別于2月6日和2月13日起發售。
2月新發的權益基金中,還出現了多位績優基金經理身影。比如曾豪管理的博時均衡優選,董晗管理的景順長城景氣優選一年持有,百億基金經理孫彬管理的富國融豐兩年定期開放混合。國投瑞銀策略智選派出的基金經理,是權益女將吉莉。數據顯示,國投瑞銀策略精選混合自吉莉2018年1月管理至今,實現了超過100%的投資回報。此外,創金合信產業臻選平衡的擬任基金經理李游,自2016年底開始管理的創金合信資源股票基金和自2018年5月起管理的創金合信工業周期股票基金,至今收益率均超過了130%。
值得一提的是,兔年首批新發基金還有外資公募貝萊德參與其中。貝萊德欣悅豐利債券基金于2月6日開始發售,投資債券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由李倩擔任基金經理。
新年市場將更加可為
大力布局權益基金背后,公募不僅有著較為一致的樂觀預期,還從春節期間的觀察中得到了微觀驗證。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直言,春節期間港股和A50指數都出現了較大幅度上漲,節后A股出現開門紅概率非常大,春季攻勢會延續,持股過節的投資者有望在節后繼續獲得投資回報。
楊德龍具體提及,春節期間港股的消費、新能源和科技互聯網表現突出,這會為A股節后開盤打下良好基礎。此外,春節期間消費回暖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之前很多人擔心部分地方出現感染高峰,會不會影響春節出行。“實際上在感染高峰過后,各地基本已逐步恢復正常工作生活,人們被壓抑三年的消費熱情大幅釋放,出現了明顯的報復性增長。有人夸張地說中國一半的人都跑三亞去了,可以說三亞是旅游消費回暖的一個縮影。”楊德龍表示。
嘉實基金大消費研究總監、基金經理吳越對消費的觀察更為細致。他在春節期間觀察到社區團購和預制菜持續受到歡迎,還觀察到商場的人流和餐飲店排隊等現象。“從總量而言,今年春節的過年氣氛和消費意愿都出現了明顯恢復,這再次印證了消費有望回到正常的增長方向上;從結構角度看,餐飲類的剛需消費在迅速恢復,電影春節檔票房大幅超預期,這兩個細分線索也再次驗證了消費復蘇邏輯;此外,電影春節檔基本被國產片占據,身邊的人越來越多地選擇國潮服飾過年,這是隨著大國崛起典型的文化自信的表現,人們逐漸從商品消費過渡到精神消費。”
鵬華基金認為,2023年壓制A股的三大宏觀因素緩和帶來預期修正,市場更加可為,行業配置需考慮預期驅動下的景氣反轉與倉位再平衡,重點關注政策驅動型成長主線,如信創、軟件系統、游戲、互聯網,以及消費電子、半導體等領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