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內 >

懷柔六小骨干教師微講座(九十五)

2023-04-30 17:05:13 來源:北京市懷柔區第六小學

骨干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精英,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動力。懷柔六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輻射、激勵作用,每周舉辦骨干教師微講座。總結骨干經驗,傳播骨干聲音,啟迪教師智慧,促進教師成長。


(資料圖)

本周舉辦微講座的是教師彭艷霞。

基于思維可視圖促進小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提升的課例實踐研究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以及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高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把落實立德樹人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準確理解核心素養內涵,全面把握落實課程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圍繞語篇主題意義,設計邏輯關聯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構建基于主題的結構化知識。”龔亞夫老師認為:思維可視圖所具有的層次性、聯想性和開放性的結構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學習文本。

為了能實現將理論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的目標,我們有幸加入區級課題《基于思維可視圖促進小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并參與實踐研究。在研究中,我們做了如下嘗試:

一、有效整合資源,師生共讀帶領學生認識多樣的思維可視圖。

在開展實踐的初期,我們首先開展單元視域下的課程整合,即通過深入解讀教材文本以及繪本內容,將繪本融入單元教學,以獲取豐富的讀寫素材。然后進入師生共讀階段,閱讀中師生共同構建、認識多樣的思維可視圖。以《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二級上《Puppy in a Box》為例,教師帶領學生認識故事主人公,也就是故事地圖中的Character,隨著講解的逐步深入,學生依次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隨著故事的發展,學生對故事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心情的變化都有了細致的了解,教師與學生在共讀故事中,完成了故事圖的共建。學生在這樣一次次的實踐中,認識了多樣的思維可視圖。

二、巧妙把握時機,結合語篇類型,引導學生高效利用思維可視圖。

在認識了不同的思維可視圖后,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巧妙把握時機,不斷給學生提供應用思維可視圖閱讀語篇,理解語篇的機會。如在日常教學中,以人教新起點五上《U3 Animals》單元配圖故事為例,故事內容為:小狗想找一個新朋友,他請小貓來幫忙,并詢問小貓最喜歡什么樣的動物,小貓把自己喜歡的動物--強壯、又大又聰明的大象,友善、又漂亮的蝴蝶和樂于助人的烏龜,逐一介紹給了小狗。結果小狗不是嫌棄大象太大,太重就是嫌蝴蝶太小、烏龜太慢,無法玩到一塊兒。無奈之下,小貓勸小狗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動物都有優點和缺點,要多想其他動物的優點,最后小狗提出要和小貓交朋友。此時教師引導啟發學生使用橋狀圖梳理故事,學生經過分析最終呈現出自己的作品。就這樣,學生在讀與寫的同時,既發展了邏輯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口頭與書面表達能力。

三、設計高效活動,共建最優可視化工具,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讀寫能力。

經歷了課上師生共讀故事,課后學生自主閱讀以及教師結合單元主題給學生布置相應閱讀任務的嘗試后,學生基本了解并知道如何選擇、運用思維可視圖梳理、獲取故事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可視圖的構建,課上呈現思維可視圖后師生進一步深入研讀語篇主題意義,優化思維可視圖,在讀寫活動中,逐步幫助學生提升其準確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能力。

思維可視圖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的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一起經歷了由未知到已知的過程,有效運用思維可視圖提升小學生英語讀寫能力既能幫助學生構建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又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讀寫能力能逐步發展,為實現準確且有邏輯的表達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END

圖文:彭艷霞

推薦人:王如清

編輯:鐘艷麗

審核:張小東 孟洪東 阮京霞

關鍵詞: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