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自發展以來,就備受關注。尤其是2015年,從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開始,一直到9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總理代表政府三次公開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支持P2P網絡借貸發展。目前行業發展已頗具規模,也漸趨理性。11月份,“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更是被納入十三五規劃。這使得P2P行業現階段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但另一方面,目前行業監管未出,而平臺面臨著同質化過高、優質資產端難求等問題,衍生了一些較為粗暴的獲客方式,譬如“燒錢”。這種方式不僅抬高了平臺的獲客成本,同時使平臺陷入一種惡性競爭中。而這種方式導致的問題也亟待解決。
行業競爭激烈一戶難求
伴著政策的春風,以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這一龐大缺口,P2P平臺如雨后春筍般瘋狂增長。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平臺達2520家。而投資人數為247.34萬人,兩千多家平臺去爭取兩百多萬投資者,而平臺的營銷方法和渠道基本相同,同質化比較嚴重。這意味著平臺間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成交量對任何一家平臺而言都十分重要,尤其進入2015年以來,央行連續五次雙降,中國現在已進入負利率時代。股市的動蕩,比如今年六月的“股災”也讓大家紛紛把目光對準了P2P。這些因素無形中加劇了平臺競爭,而營銷推廣對成交量的提升有著積極意義,這就刺激著各平臺使出渾身解數攬客。
方式一:建立良好口碑
對于一個P2P平臺來說,口碑就猶如房子的地基一樣重要。地基不穩房子就會塌陷。口碑不好的平臺也就無人問津。自2007年國外網絡借貸平臺模式引入中國以來,國內P2P網絡借貸平臺蓬勃發展、百花齊放,形成了國資系、銀行系、保險系、民資系四大派別,幾千家P2P平臺足以讓用戶眼花繚亂。如何讓用戶第一時間訪問,靠的就是口口相傳。如何做到口口相傳,關鍵就是口碑。
但塑造品牌形象,做好口碑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需要長年累月,經量變而達質變。但目前鮮少有平臺會靜心去做這件事,像杭州有的平臺曾在一周內砸下78萬元吸客,看上去數據很美好,實際效果就不得而知了。
方式二:傳統+網絡運營
目前P2P平臺資產端獲客主要依靠的是網絡宣傳的手段,比如CPS、SEM、CPM、SMO等,線下渠道的推廣主要作用不在于引流而在于品牌知名度的推廣。通過借助戶外媒體、移動媒體等進行宣傳,達到人盡皆知的目的。
平臺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曝光度以及市場占有率,但這樣粗暴直接的方式有時候反而吃力不討好。巨額的廣告費用花了出去,平臺紅包也消費了出去,二次投資用戶卻寥寥無幾。
方式三:“燒錢”獲客
在目前“僧多粥少”的現實下,砸錢獲客,成為眾平臺攻城掠地的一個重要手段。
前面提到,行業的平臺數量與投資人數之間的關系,為了獲得更多用戶,往往錢多的平臺會不斷燒錢,更有錢的會燒更多的錢。但這并不意味著高轉化率(由注冊用戶轉換為購買用戶),卻在無形中增加了平臺的運營成本,隨著這種“燒錢大戰”進一步加劇,平臺壓力也越來越大。平臺能給到用戶的利潤就會越來越少。這種推廣方式是不可持續的,形成的行業競爭也是惡劣的。
“燒錢”獲客的模式已經讓業界開始反思。比如,百強貸就表示“不燒錢”,而更注重口碑。
在安全基礎上投資人需要更高的收益
當下P2P平臺要想獲得優質客戶,除了不斷優化產品,提升服務質量外,更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平臺品牌注入一些新的、不可復制的元素,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氣質。并以此為立足點,塑造品牌形象,讓用戶能直接受益,并通過受益用戶引發口碑效應。
北京的P2P平臺百強貸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獲客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自上線以來,百強貸只將很少部分的預算花在媒體推廣上,而將更多的預算通過活動直接回饋到用戶身上。最近一次的周年活動上,對其平臺用戶的回饋力度更是達到了一個新高點。比如在投資獎勵里有一檔是投資20萬元,用戶在獲得利息回報的基礎上,還可在蘋果Pro筆記本+蘋果手環和蘋果Pro筆記本+蘋果mini2中任選一個組合禮品。而同樣的投資金額,在別的平臺只能得到幾塊錢的返現券或者是積分券,稍微好一點的能得個加濕器。這樣一比較,實惠的優勢就出來了。
百強貸CEO李志勇表示,選擇這樣的獲客戰略是有一定原因的。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競爭越來越激烈,獲客成本在不斷飆升。但實際上,一些行業數據顯示,平臺注冊用戶轉化為投資用戶的比例僅為30.1%。這說明當下投資人更趨理性,這是一個好的現象。也是符合百強貸發展愿景的。所以百強貸更愿意把錢省下來,用于產品研發、風控管理,以及用戶運營等。這次的周年活動走的就是用的這樣一個策略,把實惠直接回饋到用戶身上,提高他們的收益率。百強貸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筑高平臺口碑,讓老用戶滿意,吸引新用戶。
據悉,百強貸本次周年活動自2015年11月1日上線,將持續到11月20日至,活動周期長達20天,平臺準備了豐厚禮品與用戶共同慶賀,此外,還舉辦了“尋找我最美投資人”等投稿活動,旨在與投資人進行深入互動,分享。
有感興趣的可前往百強貸官網活動專題頁面(www.baiqiangdai.com/activities/first_anniversary)查看。